Friday, December 9, 2016

潛行者 Stalker

潛行者 Stalker

/ 許子芸
12.24(六)19:30
清大合勤演藝廳
1979ColorRussian163min
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二十年前,一顆隕石墜落至俄羅斯小鎮,導致大批人罹難,而此區域(the
zone)也發生奇特的變化。那是個變幻莫測且四處充滿陷阱的地方,但傳說裡面有著能實現人們最深層渴望的房間(the room),軍方因畏懼其未知的力量導致無法收拾的後果,而將該區域封鎖。只是那房間的魅力仍吸引許多受到時代折磨而感到絕望苦楚的人們前往,而作為嚮導的人,便是能憑靠經驗和對區域的崇敬,避開所有陷阱、危難的潛行者。

儘管在潛行者的帶領下,作家及教授最終來到了房間,但在面臨實現深層願望的時刻,他們竟對深層意願感到迷惑與裹足不前,害怕面對真實的自我。一時之間,房間的魔力對一群自我迷失的人顯得毫無意義。神秘的房間固然被尋獲,其內的景物像似人類罪惡積存、靈魂碎裂滿地的記憶墳場,而靈魂的本質依然處於迷惑之中。

◎短評
全片以緩慢的節奏進行,搭配輕柔而迷幻的配樂與極富哲思的對白,使人思考在面對最真實自我的時刻,自己會是什麼樣子的。其中讓人印象深刻之處為導演透過廢墟及荒煙漫草營造出「區域」這個對比現實生活的幻境,不使用任何特效,反而以長鏡頭與光影交替的手法來呈現,有獨特且詩意的美感,也是全片最引人入勝的地方之一。

預告片

導演介紹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屬於「後史達林時期」的新銳派導演。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美麗城鎮,父親是一名詩人,母親是一個女演員。他由母親獨力撫養長大,日後的影片時常流露出對於母愛的追憶。

塔可夫斯基的電影世界總晦澀難懂且充滿詩意的象徵符號,他的創作主題指向形而上的精神超越,關注孤獨徬徨的個體,如何透過覺悟而承擔起生命的苦難,最終獲致精神的救贖。塔可夫斯基認為電影不是對時光的忠實「記錄」,而是「雕刻」生命流淌的韻律痕跡。他形容導演的工作「就像雕刻家面對著一塊大理石,心知完成的作品會有什麼特質外貌,於是動手將不屬於此風貌的部分一片片鑿掉」。在他的作品裡,「時間之感」體現於自然景物的遞嬗變化之中,化為視覺象徵的時間印記,召喚出信仰、道德、欲望、救贖等電影母題。

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受其觸動之處:「初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宛如一個奇蹟。那是我一直渴望進入的房間,而他卻在其中自由漫步。我感到鼓舞和激勵,終於有人展現了我長久以來想要表達卻不知如何表達的境界。對我來說,塔可夫斯基是最偉大的,他創造了嶄新的電影語言,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夢境」。
  塔可夫斯基電影最珍貴之處,就是影像中那些純粹的、不能翻譯的、直接訴諸感官經驗的東西,自然而然地連結出生命的困頓與壯美。


    導演重要作品列表
1961《壓路機與小提琴》The Steamroller and the Violin (   Каток и скрипка )
1962《伊凡的少年時代》Ivan's Childhood (Иваново детство) 
1966《安德烈·盧布列夫》Andrei Rublev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1972《索拉里斯星》Solaris (Солярис  )
1975《鏡子》Mirror (Зеркало)
1979《潛行者》Stalker (Сталкер)
1982《雕刻時光》Voyage in Time (Tempo di Viaggio )
1983《鄉愁》Nostalghia  (Nostalghia)
1986《犧牲》The Sacrifice (Offret)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