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5, 2016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11.01(二) 20:30

地點:清大蘇格貓底咖啡屋

1989ColorTaiwan158min
導演:侯孝賢Hou Hsiao-Hsien

1989第四十六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獎(金獅獎)
1989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0第四十屆德國柏林國際影展青年論壇單元
1991第六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1第二十五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2002第四屆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影展
2002菲律賓馬尼拉國際影展

故事在日本天皇終戰的放送聲中拉開序幕──一九四五年,九份林家有四兄弟,大哥文雄繼承父業,成為地方土豪,死於幫派衝突中。老二文森受日軍徵召為軍醫至南洋打仗,下落不明。老三文良受日本人徵召至上海當翻譯,日本戰敗後以漢奸之名入罪,精神大受打擊。老四文清失聰因而不必當兵,遂以攝影為業。後來文清與好友寬榮的妹妹──寬美結婚,然其暗中資助寬榮的地下組織,最後仍逃不了被拘捕的命運。最後一幕中,年邁的林阿祿、痴傻的文良以及兒子們的遺孀圍坐在桌旁吃飯,悲情似乎正在蔓延……

短評
在政治的喧囂擾攘中,人命甚為微小,生與死彷彿只在一線之隔。片頭的種種喜慶與歡愉,彷彿都是為了片尾所做的鋪陳──從門縫中看見的是,老人、女人們以及小孩正在用餐的場景。它彷彿訴說著:在無盡的等待與現實的悲情之下,生活還是得過下去。它是一個「悲情」城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似乎也只能是滿腔的悲情與無奈。




導演介紹
『除了電影,我什麼也不會,是個傻瓜,做的只是本分事。』
侯孝賢Hou Hsiao-Hsien1947-)
「我一直尋找中國人表達情緒的方式和形式……電影能像戲曲那樣,長久而有效地影響,傳達好的價值體系。至於現階段,我只是引導觀眾進入一種情緒,希望他能自己湧現對自己或對人生的看法,由銀幕上反射的轉為思考人生的態度。」
侯孝賢,一九八九年拍攝的《悲情城市》是首部獲頒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臺灣電影;一九九三年的《戲夢人生》亦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獎;二○一五年《刺客聶隱娘》入選坎城影展競賽單元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獎,最後抱回「最佳導演獎」,使他成為史上第二位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臺灣導演。法國《世界報》更讚譽他為「美感的傳播者」。
固定的長鏡頭,伴隨著緩緩流瀉的樂音,我們隨著劇中人物共同浮沉,這是侯孝賢式的電影美學風格。他埋首於臺灣歷史的涓涓細流中,挖掘並記錄下臺灣各個當下的樣貌,引領我們在蕩漾的聲色光影、縱橫的情感交織間,體味出該時代的精神內蘊。此外,他也特別重視「人」在不同時代與環境下開展而出的生活態度與情感,進而促使我們思索如何面對、處理自己的人生課題。
他的電影就像一脈流泉,徐緩地向前流動,直至觸及你心底那塊柔軟。

◎導演重要作品列表:
1981/《風兒踢踏踩》/Cheerful Wind
1981/《就是溜溜的她》/Cute Girls
1982/《在那河畔青草青》/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
1983/《兒子的大玩偶》/The Sandwich Man
1983/《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1984/《冬冬的假期》/A Summer at Grandpas
1985/《童年往事》/A Time to Live, A Time to Die
1986/《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1987/《尼羅河女兒》/Daughter of The Nile
1989/《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
1993/《戲夢人生》/The Puppetmaster
1995/《好男好女》/Good Men, Good Women
1996/《南國再見,南國》/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8/《海上花》/Flowers of Shanhai
2001/《千禧曼波》/Millennium Mambo
2003/《珈琲時光》/Café Lumière
2005/《最好的時光》/Three times
2007/《紅氣球》/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
2013/《聶隱娘》/The Assassin

預告片


撰稿:張凱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