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2

日落大道

日落大道
(Sunset Blvd)

比利‧懷德/1950/Black/USA/110min
播放時間: 02/07(二)
得獎: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黑白片)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編劇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黑白片)










故事一開始,一樁命案,一具飄浮在水面的屍體,有如一把鑰匙開啟了整部電影,過氣的女演員,同時也是電影的主角諾瑪,遇到失志的劇本作家,在一個陰深的宅邸裡,共同編織著一部電影……

《日落大道》在當年獲得了11項奧斯卡提名。美國國會圖書館在1989年認定它具有「文化上、歷史上、以及美學上的重要性」。整部電影流蕩著一種詭異的氛圍,而這樣的氛圍則在每個細節中被細膩地呈現,讓人疑惑甚至漸漸害怕甚麼事情會一處即發的感覺。隨著劇情的發展,渴望回到螢光幕前的諾瑪越來越沉溺於自己的幻想裡,鏡頭外和內的界線漸漸模糊,彷彿是一部女主角諾瑪主演的電影。電影的最後一段,諾瑪置身在攝影鏡頭包圍中,讓人不禁為她帶著注定的悲劇結局掩卷嘆息。

知名的影評人、劇本作家Roger Ebert說過:《日落大道》仍然是關於電影最好的戲劇——它揭穿了所有幻象。在自我幻想和現實之間,導演做了很好的詮釋,用金錢去換取的感情可能是假的,用自殺去挽留的感情可能不是真的,許多謊言充斥在這部電影裡。然而,那些謊言的真相是只有觀眾才能窺見,既使大多是善意的謊言,卻促使了女主角諾瑪步步地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和他人的欺騙中。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諾瑪會選擇不斷的自殺:或許只有透過那些真切的痛苦,才能覺得自己是真的活著,真的活在她所幻想的世界裡。

雖然整部電影的主要敘事者是男主角喬,但電影的重心卻放在女主角諾瑪身上。整部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電影從默片進入有聲片之後。整個環境的變化,使得許多演員在時代交替中因不適應而被淘汰,卻遲遲不能接受自己的時代已經離去的事實。電影裡的導演迪米爾,曾說過:「她也曾是很可愛的17歲少女。」簡單一席話便道盡了那些曾風光一時的女演員,因年華易逝,必須接受時代的挑選,不適者就被淘汰。那份內心的失落感,來自過去那個可愛的自己。從中可以看出導演對於許多演員的關懷,更增加整部電影的深度。

這部電影帶著黑色喜劇的基調,因人發笑,但能意識到些許帶著苦笑的成分。旁觀者清,這專屬於觀眾的視角,是《日落大道》的一種魅力吧。








(撰文:許禾逸)

-

龍鳳配


龍鳳配
(Sabrina)

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撥放時間: 02/18(六)
1954/Black/USA/113mins
得獎:
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金球獎最佳編劇









龍鳳配》(Sabrina)以幽默的旁白作為開場,敘述萊勒比家族以及萊勒比莊園內裡裡外外的設備,最後定格於萊勒比家族多年前拍攝的巨幅照片,至此電影才真正的揭開序幕。平順自然的拍攝手法,幫助觀眾迅速了解故事的背景,卻不顯得突兀。
  年輕單純的女主角沙賓娜Sabrina為豪門萊勒比家族雇傭司機的女兒,自幼便與父親同住在莊園車庫的樓上。萊納斯Linus與大衛David為家族主人賴瑞比的兩個兒子,但卻擁有截然不同的個性:長子萊納斯是一個具責任感、不苟言笑的人;么子大衛則是一個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想當然爾,正擁少女情懷的沙賓娜無法招架大衛的魅力,從小便把他視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
  「孩子,別妄想伸手去摘月!」是父親對於沙賓娜的叮嚀,然而聽不進去父親叮嚀的沙賓娜,在第一次對大衛的暗戀中重重地跌了一跤,最後決定離開萊勒比莊園這個傷心地,遠赴巴黎學習烹飪。
兩年的巴黎生活,大大地改變了沙賓娜。重回紐約的她,已成為一位風姿綽約的美麗女人。,兩人的重逢之後,大衛迅速愛上她,並使出渾身解數地獻殷勤,無視未婚妻的存在?在莊園派對中大衛與沙賓那緊緊相擁,看起來Sabrina離小時候的夢想越來越近,但她卻不如預期地開心。因為她突然發現自己內心深處愛的其實是遙不可觸的萊納斯……
  《龍鳳配》是一部歌頌愛情的浪漫喜劇,劇中沒有真正的壞人,只縝密地構築角色間成全與退讓的「愛」。無論是家人、朋友亦或情人間的「愛」,都讓觀眾感受到人與人相處的溫暖。觀眾們會看到莊園內的僕役們,是如何如狗仔隊一般時時關注少女沙賓娜的感情:當她為因大衛的花心所苦時,眾人為她心疼;一旦感情有所進展,大家則就變得雀躍歡欣。以「愛」貫穿全片,導演成功地讓黑白片突破顏色的限制,讓整部片圍繞著單純、溫暖的玫瑰色氛圍。
  法國香頌「玫瑰人生」是沙賓娜對萊納斯傾訴情感的媒介。看似委婉若有似無,但是歌詞中一句「這個男人我屬於他」(De l'homme auquel j'appartiens)卻赤裸裸地表達她對萊納斯炙熱的愛。除了以愛鋪陳全劇,沙賓娜在巴黎兩年的蛻變,也展現出一個愛自己、勇於表達的新時代女性。「你沒聽過現在可以登陸月球嗎?」法國男爵的一句話點醒沙賓娜:在愛情中,女性不該永遠是被動的,應該要學會主動、積極追求自己的生活。這是她兩年後脫胎換骨的所在。








(撰文:廖近言)

-

霹靂煞




霹靂煞
(Nikita)

盧貝松Luc Besson/1990/ Colour/France /115min
播放時間: 01/07(六)
法國凱薩獎最佳女主角
法國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配樂等八項獎項提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法國凱薩獎最佳女主角
法國凱薩獎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效、最佳配樂等八項獎項提名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盧貝松的電影裡,殺手的生命總是比其他電影中的殺手複雜而有人性,他們不再是精準而冷血的殺人機器,更是一個有血有淚的人類。在盧貝松1994年的著名作品《終極追殺令》(Leon)中,冷血的殺手里昂過去一成不變的生活,在遇上小女孩瑪蒂妲之後,便開始有了極大的變化。而這樣對殺手生活的刻畫,在盧貝松1990年的作品《霹靂煞》(Nikita)之中,就有著極為深入的描繪。
《霹靂煞》可說是一部殺手的成長電影。故事主軸是講述不良少女妮基塔(Nikita),如何在陰錯陽差之下,被法國情報局強迫成為一名殺手,以及她在擔任殺手之後,生命如何駛進一條完全迥異的巷弄之中。
之所以會把《霹靂煞》說成一部殺手的成長電影,是因為電影清楚去刻畫出主角妮基塔是如何從剛開始對殺手這個身份的抗拒與恐懼,在一連串的訓練與考驗之後,開始習慣這樣的身份與生活,但還是對此感到掙扎。妮基塔試圖從愛情當中尋找個出口,但卻製造出在愛情生活與殺手身份之間的第二種掙扎:她與丈夫出遊的同時,也無法拒絕組織派下來任務;她的行蹤神秘,很難不引起愛人的懷疑。她這般對自己身份的雙重掙扎,最終也導向這部電影的結局——生命出口的抉擇。
我很喜歡導演盧貝松在《霹靂煞》把殺手放進這樣的一個生活與生涯的矛盾之中。殺手也是人,他們的生活決不像多數殺手電影那麼線性而簡單。或者跟妮基塔相同,她從來不情願成為一名殺手:就像是在生活中,我們總有些不情願,卻必須去做的事。對妮基塔更殘酷的是,殺手必須行走在法律與道德,生與死的邊緣上,生命所需承擔的重量比一般人來的更沈重。在《霹靂煞》當中,導演盧貝松非常細膩地描繪出妮基塔心理層面的掙扎,並且透過劇情的安排,把妮基塔一步步的逼近生命的死巷之中,激發出她心靈最深層的,來自生命的力量與吶喊。在看完電影之後,很難不對妮基塔這個角色感到同情,因為她跟我們太相近,沒有任何特殊能力,卻得面對如此沈重的生命,只好在生命中的夾縫之中不斷掙扎,用生命卑微的力量,去尋找一絲能夠喘息的空間。
在電影裡面,我非常喜歡之中色彩的調度,無論是開頭詭異的藍色,或者到了組織內的無生息的灰白色,都適得其份扮演了烘托情境的作用。透過濃烈的色彩的渲染,可以更直接地挑動觀眾的心理。
如果對殺手電影中的一成不變感到不滿意的話,可以來看看盧貝松的《霹靂煞》,絕對能夠讓你對殺手的印象有所改變。順帶一提,在2010年,美國開始拍攝了《霹靂煞》影集版的續集,由華裔女星Maggie Q主演,劇情就是沿著電影版的結尾發展開來。










地下鐵(Subway)




地下鐵
(Subway)

盧貝松 (Luc Besson) / 1985 / 彩色 / 法國 /102 min
Subway





地下鐵是盧貝松作品中的都市浪漫狂想曲,故事的進展毫無道理可言。場景發生在巴黎地下鐵站內,主角蘭伯特搶劫一名企業家之後,將車子衝進地下鐵入口、躲進迷宮般的車站地下世界,跟捉拿他的黑白兩道展開激烈的追逐戰。黑暗的地下世界裡,他遇到了溜滑輪的扒手、力大無窮的黑人、狡猾的鮮花小販和樂手。而企業家夫人為了拯救丈夫,長期聯繫下竟而和綁匪蘭伯特發展出一段撲朔迷離的情感。

地下化是現代文民重要的指標,而片中絕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地鐵中,盧貝松成功表現了地鐵中不同於地上的獨立小世界。蘭伯特闖入這個小世界後,深深地被這些邊緣小人物感動,即便不被地面上的人重視,他們依舊努力地為自己小小的夢想奮鬥著;蘭伯特馬上發現這裡比地面上更適合他,之後就再也沒出去過,直到最後死在地鐵中,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獻給了這神秘的地下世界。

顯然,盧貝松用自成體系的地鐵世界隱喻社會中非主流的人群:沒有規律步調的生活和搖滾音樂是這個小世界的典型特徵。片中所有人的過去都曖昧不明,只生活在表面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如此的安排充分表現出奇幻的色彩。







(撰文:謝明豪)

雙重保險



雙重保險
(Double Indemnity)

1944 / 美國 / 黑白 / 106m
播放時間: 02/21(二)
Double Indemnity









1945年獲提名第1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女主角、導演、改編劇本、黑白攝影、配樂、音效七個獎項
2007年獲美國電影學會(AFI)百年百大電影名單

《雙重保險》是犯罪小說家詹姆士.凱因根據社會真實事件,於1935年所發表的小說,由導演比利懷德與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一同改編,為1944年的作品,是為黑色電影的經典。

本篇單就電影的部分作介紹,觀眾可自行閱讀文本以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例如導演精簡重點,以及改編的功力。

「雙重保險」是指當時保險公司設立被保險人,若因某些意外原因身亡,其受益人可領取雙倍的保險金。故事主要描述菲莉絲為了詐領保險金,串通保險員華特設計精密的殺夫計劃。導演在開頭採倒敘手法,華特對著留聲機自白,道出整個犯案過程,依時序帶入華特認識菲莉絲、陷入情網、共謀犯案、事跡敗露…等情節。

濟斯(愛德華羅賓遜Edward G. Robinson飾演)是華特的上司,非常信任華特的能力,甚至別人指出他有犯案嫌疑時,還提出證據來解釋清白。從另外一面來看,就是因為華特對濟斯相當了解,因此針對所有濟斯可能產生疑慮的重點精心設計。其手法瓦解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揭示華特人心醜陋的一面,諷刺意味便彰顯出來了。

導演在形象塑造上相當成功,他找來演技派明星擔綱男女主角。華特的聲音冷靜的、語調平直不帶情感,與其保險員冷酷無情的形象相符。菲莉絲開場時詢問華特來訪原因,竟是毫不羞赧地身披浴巾,直接點明她蛇蠍美人的形象。菲莉絲利用美色與謊言誘騙華特為她殺人,華特幾次想收手,但菲莉絲欲擒故縱的詭計勾引著他,終究無法脫身。其實兩人輕易墜入愛河的可信度不高,但高額保險金-雙重保險,想必是比美人更為誘人吧!而且別忘了,雙重保險的賠償利益,可是華特提出來的。

另外,由於本作品年代甚早,因此簡介一下男女主角的演藝地位。華特由佛烈德麥克莫瑞Fred MacMurray飾演,同時也在導演的另一作品《公寓春光》(1960)中擔任要角。菲莉絲由芭芭拉.史坦威Barbara Stanwyck飾演,曾是好萊塢的演技巨星,屢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82年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在無聲片1930年代即已發跡,1940年代大放異彩;1950年代聲勢開始下滑後,仍在電視圈有優異表現。

另外,再談到本片的電影手法。電影開頭採倒敘法,以及穿插主角的口白將故事線串起來,這樣的手法同樣出現在稍後1950年的《日落大道》,卻因運用得宜而不覺得老梗,劇情同樣緊湊引人入勝,反而覺得好像一個廣播員在說故事,告訴我們美國當時的社會真實。而且兩部作品皆堪稱好萊塢1940至50年間的經典「黑色電影」,觀眾可以從一些特徵進一步探索,除了黑色電影因為受1910-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影響,經常以壓抑風格的黑白片呈現犯罪之外,還有取材真實、陰影下的宿命感、模糊的道德觀、複雜的敘事時空,更重要的,一定都有個具致命吸引力的美女(Femme fatale)誘使目標(通常是男人)犯罪…等。

再者,以編劇而言,觀眾可以發現片中的對白相當精準地編織角色的性格,以及角色間的互動和情節,並且宛若偵探片般懸疑效果十足。編劇之一的錢德勒本身就是偵探小說大師,因此可見他的編劇才華對本片想必加分不少,觀眾被帶領著一步一步地,隨著華特發現菲莉絲的計謀,並且無法比華特早一步猜測事情的真相。

華特在片尾說:「兩個人犯謀殺案就如同搭一部電車,彼此無法分開被緊緊黏在一起直到終站,而終站就是墳墓。」這段話可說是為本片下了最好的註腳。華特與菲莉絲究竟誰的內心最可怕,恐怕也難分軒輊了,而再精密的犯罪,依然難逃法網,終究將兩人送進墳墓。







(撰文:陳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