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8, 2011

秋水伊人



秋水伊人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賈克‧戴米 Jacques Demy
1964/Color/France/91min

播映時間與地點
電影:3/12 (六) 20:30
蘇格貓底咖啡屋



★1964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Jacques Demy)、OCIC特別獎(Jacques Demy)、技術特別貢獻獎(Jacques Demy)
★1965年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最佳電影
★1963年法國Prix Louis Delluc獎




正值17歲的珍妮薇(Geneviève),與母親在法國雪堡鎮一起經營雨傘店,初嘗愛情滋味的她與汽車技工基(Guy)陷入熱戀。懷著對愛情及未來憧憬的兩人,相約結為連理,盼望共同組成家庭。珍妮薇的母親卻以女兒年紀太小,及對方不可託付為由,拒絕珍妮薇與基的婚事。此時戰爭爆發,基接到動員令,被迫離開家鄉兩年,情人灑淚離別,珍妮薇也在那一晚暗結珠胎。等待的時光之中,戰事時時緊迫,少有情人的消息,珍妮薇鬱鬱寡歡。這時出現了一位對她傾心的富商,甚至承諾將孩子視為己出,面對歸期未定的情人,與現實中的壓力,最後珍妮薇選擇了與富商結婚。戰爭結束後,基回到了雪堡小鎮,才發現過往熟悉的一切,已褪色變形…。

以《蘿拉》一片打響名號的傑克德米,也許是法國新浪潮中較不愛說教的那一位。繽紛,亮麗,鮮活的法式浪漫,是傑克德米用電影重現的愛情幻想。相較於批判與哲學思辯較多的高達與雷奈等人,傑克德米的電影顯得通俗易懂,貼近大眾。《秋水伊人》就是一部這樣可口的小品,甜美抒情,卻也嘗到現實的酸澀滋味。

愛情濃烈時的海誓山盟堅不可摧,一但背棄承諾,情人就像獨站於殘風敗景中。類似的故事,導演其實可大灑狗血,幻化成淒美的生死離別。《秋水伊人》裡的愛情甜美,但對現實的刻劃力道卻俐落無情。珍妮薇在等待期間沒有忘記與基的約定,卻也並非不曾考慮過接受富商的追求,「如果他看到了我大腹便便的模樣,還肯娶我,我就很難拒絕他了。」 現實婚姻的委全與愛情的幻滅一語便靜靜道盡。而基初回家鄉面對人事已非,灰心喪志後,也與另一女孩結婚共譜家庭。失去愛人無以為根的煽情淡了,現實的多變,反而從平鋪直敘中逐漸體現出況味。我非常喜歡最後一場戲,兩人相遇,彷彿已隔多年,簡單的問候與回答,沒有淚水也沒有謾罵,基最後不願見女兒一面,對我來說更像與過去劃開界線,見了面能做什麼?再跨過去已經是不能掌握的現實了,那不是基的生活,也並非是過去兩人擁有的未來,簡單務實的道別,在風雪紛飛中各自回到現實的幸福去。低調的處理在最後像一句懸在心口的嘆息,人事已非,只有觀眾仍記得,這一段曾經被記憶過的愛戀。

從未間斷的歌曲,從頭唱到尾的對白是《秋水伊人》的一大創舉,殊不知這個念頭,曾嚇壞了製片人與投資老闆,以為德米簡直是「瘋了」,險些使此片胎死腹中。《秋》片上映後大受歡迎,捧紅了凱薩琳丹妮芙和音樂大師米榭‧李葛蘭,一首「I ‘ll Wait For You」成為歷久不衰的經典歌曲,也使李葛蘭音樂魅力超越國界,被好萊塢肯定進入美國影壇。繼而寫出《天羅地網》(The Thomas Crown Affair, 1966)與《往事如煙》(Summer of ’42, 1971)等經典主題配樂,拿下當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有人說,李葛蘭的音樂調性呈現─喜樂的悲傷(joyful sadness),慣以甜美燦爛的旋律來表現憂傷的主題,意象鮮明,帶有懷舊風味。









(撰文:鄭雯芳)


影片片段: